江西创投数字采购平台交易额突破600亿元

2025-07-16新闻来源:

截至7月14日,江西创投数字采购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600亿元,达606.83亿元!交易笔数580.41万笔,入驻采购单位3.30万家,入驻供应商17.95万家,上架商品数1925.90万件。平台通过深度融合标准化流程体系与数字化工具,为有采购需求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数字化采销服务。江西创投建设运营的数字化采购平台涵盖江西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赣云采、赣餐码、寻源供应链等平台,致力于实现江西省内无场外交易目标。平台服务领域持续拓展,已从最初的政府端(G端)逐步拓展至企业端(B端),并实现个人端(C端)的覆盖,形成了全领域服务体系。基于实际业务场景及各参与主体需求,平台积极构建金融服务场景,为金融机构与企业搭建高效对接桥梁,解决普惠金融及供应链融资等需求,累计撮合放款规模达26.71亿元。

江西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

电子卖场作为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破解采购与监管难题的关键平台,由江西省财政厅授权建设运营。电子卖场聚焦政府采购限额以下的货物、服务及工程类采购,以创新采购、节支增效为核心目标,采用“全省一张网”的集约化建设和全国首创“建营结合、以营促建”运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小额零星采购效率和透明度。

电子卖场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规范采购行为等方面的多项举措,吸引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凤凰网、江西卫视、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媒体关注及报道。2022年3月3日,江西日报半版刊发题为《数字赋能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大力降本增效》的文章,报道了电子卖场在优化全省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方面做出的贡献;2023年3月28日,半月谈报道《电子卖场破除民企“隐形门槛”》,阅读量超10万;2024年4月28日,新华社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更好发力?》,报道在江西、浙江、江苏、贵州等多地调研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种种举措,江西电子卖场作为报道的十个案例之一,获得人民网、央视网等权威媒体的转载。

赣云采

赣云采是依托电子卖场打造,为有规范采购和降本增效需求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社区等)及其他社会组织等采购单位搭建的集数字商城、智慧交易和智慧监管为一体的阳光采购体系,为非依法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主体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平台采用“省内深耕+省外拓展”双轮驱动业务模式,基于各地及各主体实际采购需求可实施“一区划一平台”“一集团一门户”,以赣云采为统一底座,共享数据与供应商资源。目前已成功建设包括赣云采(吉安、新余、赣州)分平台、南昌市阳光采购平台、宜春市阳光采购平台、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采购平台等在内的16个门户;省外积极输出“千人千面”的平台服务能力,已与湖北、福建等地达成合作意向。

赣云采深耕技术创新,实现货物、服务和工程全覆盖,支持直购、竞价、竞争性磋商、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等十余种交易方式,构建了从预算审核到项目结算全流程全线上合规管理体系,保障采购透明高效。

2024年11月26日,江西日报第8版刊发《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我省为政企采购插上“数字”翅膀》一文,重点报道了赣云采在推动吉安市、宜春市、赣州市、新余市等设区市采购数字化转型中的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赣餐码

赣餐码是江西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改革举措,由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主导建设,为全省干部职工提供统一的刷码就餐服务,实现公务就餐“一码通刷”“一网覆盖”“一体监管”以及消费票据“一键申请”,高效解决公务人员跨部门、跨区域“用餐难”的问题,目前已覆盖5291家机关食堂及全省公职人员。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赣餐码”推广运用,探索推进学校、国企食堂接入以及将公务差旅活动中涉及的交通费缴纳、酒店预订等需求进行集成,让消费与监管无缝对接。

2025年7月8日,《人民日报》11版《公务用餐,全省5291家机关食堂“一码通刷”》,头条半版报道了赣餐码打通省、市、县、乡四级5291家机关食堂的异地就餐支付及结算业务,基本实现全省公务就餐“一码通刷、一网覆盖、一体监管”。该报道获得新华网、央广网、中华网等国家级权威媒体,江西省人民政府、廉洁江西、江西发布、大江网、凤凰网等江西省内主流平台以及北京青年报、中国西藏网等省外重要媒体广泛转载。

寻源供应链平台

 寻源供应链平台通过整合一线品牌厂商资源,精准对接供需,为活跃在电子卖场、赣云采、赣餐码等平台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寻找优质、价格最优、服务全面的商品货源。

立足新起点,擘画新蓝图

以600亿交易额为新起点,江西创投依托江西数字集团的数字资源和技术,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深化数字采购生态建设。在持续优化现有平台的同时,正积极筹划推进赣新彩(江西省以旧换新和大设备换新公共服务平台)等新平台,进一步延伸数字采购服务链条,为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